怀玉:中医的本质特征是平和,中医更是兼容并包没有限制


中医讲究兼容并包的思想,现在世界上很多民族还保持着自己的服饰。中国人就不是这样的,

清朝人来了马上穿清朝的衣服,民国的时候中山装,现在改革开放了,大家穿什么的都有。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思想文化上也是如此。佛教源于印度,但中国人兼收并蓄,慢慢成长到现在,

你说它是一门中国的学问还是一门印度的学问?现在完全是一门中国学问,而且和道家、儒家的思想都是想通的,

甚至可以说融为一体,它们是相通的。三教合一,既然合为一体,就不能分彼此,也无法分开。

中医更是兼容并包的,它是没有围墙的,只要是合理的说法,都能容纳进中医的体系,只要是对治病有帮助的方法,

中医都不排斥。体现在具体医家身上,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叶天士跟过了十七位老师,

没有人满足于自家的那几招几式,因此,拘泥门派并非智者所为。现在很多这样的人,

口声声说自己是道医、佛医、禅医、易医,跟你们中医是不一样的,他讲的你不懂,当然言外之意也就是你讲的他也可以不懂。

这就谈不上包容了,这是拒绝交流的一种手段而已。为什么很多人拒绝交流呢?因为他们腹中空空,没什么可以拿出来交流。

所以我们学中医的人一定要有兼容并包的思想。不要有门派的思想,更不要有排斥的冲动。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忽然想学中医?很多都是因为自己或者家人、朋友身体不好、生病,受了刺激,觉得生命太宝贵了,

不应该交给别人,自己对医学有些常识、对医生的治疗有个判断,会放心一些。 很多人都是出于这样的初衷来学中医的。

这固然好,但容易使人在学医之初就带着情绪。因为一开始他心里就憋着一股气,看到别的医生就不顺眼,总以为是庸医,

等他自己学了一点,尤其是看了几个病取得了一点疗效后,脾气就大了,就迫不及待地拿自己学的东西去批判别人。

学中医,应该越学心态越平和。不能越学脾气越大。平和是土的一大特征,很多中药炒过之后还要摊在地上出出火毒,使其性质平和。

平和,也是中医的一个本质特征。中医追求人体平和的状态,也就是没有病。中医用药也要平和,尽量用平和药解决大病,

这多好呢? 这是最高的境界。做人要平和。如果一个中医怒气冲冲,那么在做人方面你就没有达到平和的境界。

还谈什么更高的修养呢?中医不是一一个纯粹的技术活儿, 它是立体的,它受制于很多因素,

当一个人不平和的时候,他的医学水平也很难提高高到一个相应的境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