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玉:能者谋局,智者谋势,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庸者谋利,能者谋局,智者谋势,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作家雾满拦江说:“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不是出身,不是财富,而是认知。”
认知是一个人的谋虑、思维、格局
一个人能不能成事,能成多大的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知的高度和气脉的畅通
只能看到眼前利益的是庸者,懂得谋局布局的是能者,可以借势造势的则是智者
认知在哪个层级,人生就处在什么样的层次
庸者谋利
《史记》里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喜欢财富是人的天性,没有什么不妥
但是一个人若是一心盯着金钱,放弃长远的打算,那就是愚蠢了
清末大臣翁同龢主政的时候,向某国借款,别人给他送去一份回扣
翁同龢严词拒绝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光绪
光绪异常恼怒,下令彻查,看看到底都是谁分了回扣
第二天,翁同龢上朝,光绪说:“昨天的事不必追究了。”
说完,仰天长叹
原来慈禧也分了回扣
南怀瑾说:“远见抵不过现实的短视。”
在大清的生死存亡之际,大清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不努力拯救国家,反而见钱眼开,败亡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东汉末年,董卓乱权
河北的袁绍实力雄厚,最有机会争夺天下
董卓火烧洛阳的时候,袁绍集结十八路诸侯讨伐叛逆
曹操在前方血战董卓,袁绍却因为担心损失兵马钱粮,拒绝救援
因此失去了打败董卓的最好机会
后来曹操嘲笑他:“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遇到大事犹犹豫豫,对一点蝇头小利却格外在意
这样的人目光短浅,注定会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代价
果然,不i出十年,袁绍败亡,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北方最终被曹操统一
钱穆说:“大成者参与天地,小用者谋利计功。”
层次高的人考虑的是大的方向和战略,层次低的人考虑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利
只见小利、私利的人,注定不会有什么大成就
打通人体气脉,一切顺遂!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