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玉:气功的最高标准是让能量为你所用改变家庭风水促进两性感情良好发展


“节点点”,是健身气功锻炼中的重点,也是身体调整过程中的具体动作过渡点。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节点和点”,对于正确理解动作要点,尽快掌握规范动作,更好地提高训练效果,

正确传播健身气功,具有重要意义,堪称健身气功教学调整身体的好帮手。在这里,

我想谈谈我个人对“分界点”的特点和应用的理解和体会。

一、“节点点”的特点。

(一)简单、明了、易学。气功

“分点”的特点之一是在动作教学过程中,复杂的动作变得简单,动作线条清晰,让学生学得好,上手容易。

比如《易筋经》中的《卧虎藏龙》的动作教学,可以分为八个“点”:①右脚内扣450°左右,左脚靠近右脚内侧

②提两拳至云门点于肩。③左脚向前迈一大步,与此同时,两只虎爪向前一跃,按成了老虎的形状。

④重心后移,躯干由腰至胸弯成拱形。⑤手臂的瞳孔运动通过胸椎和腰椎的瞳孔运动传递给虎爪

⑥上半身向下倾斜,两爪触地。⑦收腰,挺胸,抬头,凝视成倒弓状。⑧起身,双手在腰部掌门点处牢牢握住。

这种分解和划分使得动作路线清晰,复杂度简化,易于学习和记忆。

学生在学习时会省心省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准确、规范、高效。

“节点和点”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承前启后”、“化阴阳”等运动特点,表明动作需要在这里改变。

如《十二段金灿》中“稳抓心神”的动作教学可分为以下六个“点”:(1)手从膝关节内侧向前伸至前方450°,掌根离开膝盖。

(2)手臂由外旋斜向上提,手掌提至肩高。③抬起头,手掌向上,直到手臂与水平面成450度。

(4)手臂向内旋转,手掌降低至前部,抬高至肩宽。⑤手掌由前向下压至与肚脐同高。

⑥双手拇指抵住无名指根部,放在膝盖内侧。由此可见,采用“逐点”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准确、规范。

再比如易筋经的“韦陀出第一势”,左脚向左开半步作为“节点”;两臂向前抬至前方,水平抬起作为第二个“节点”;

第三个“节点”是手掌叠在胸前的时候。手向前抬,拇指向上引,其他四个点向前伸,变成沉肘缩掌,动作和力度都变了。

可见,按照“逐点”讲解、示范、练习,对于正确理解动作要领,把握动作的力度和内涵,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学生的动作准确规范,也增加了肌肉、骨骼、关节和内脏的范围,提高了锻炼效率,增强了健身气功的锻炼效果。

二、“节点”的应用。

“点头分点”主要用于动作分解的教学。首先要选择“点头分点”,然后把握“点头分点”的动作要领。

(1)“节点”的合理选择

在健身气功教学中,只有仔细分析某一特定动作的运动路线、方向和技术要点,才能找出合适的“点”。

例如,《十二段金灿》中的“叩齿击鼓”动作可分为七个“结和点”。

两个拳头换手移到两个腰部时,可以选择腰部的动作作为“节点”;

两臂向内旋转,水平抬至肩高时,两臂向外旋转,双手处于肩高的点可以选择为第二个;三是弯手肘,捂耳朵;

第四是敲牙;第五是拉耳朵;第六个“节点”是食指击打后脑勺;第七个“节点”是拔耳,双手向前伸,压在腹部前部。

根据这一小节,学生可以知道这个动作线的关键点(即节点和点)是腰部,双手齐肩高的点。

同时理解为动作移至腰部后手掌会随手臂由下向后旋转,手臂水平抬起后手掌会由后向前转动,直至双手齐肩高。

再比如十二段锦“滚锚机”运动前后的跨肩运动。

可以选择双手不动,上身左转,以肩为轴,右臂向前摆动,左臂向后摆动,直到两个上臂成一直线,

即肘部和肩部通常为“节点”;上半身向右转,两臂继续向上摆动。当肘尖向上时,即两肘夹在头部两侧时,定义为“节点”;

上半身向右,左臂向前摆动,右臂向后摆动,直到两个上臂形成一条直线,即肘部和肩部为“节点”;

上半身从右向左,手臂下落,肘尖向下,即恢复到开始时的一个“节点”。

通过了解这四个“节点和点”,就很容易掌握前后绕肩交叉的动作。通过这种方式选择“节点和点”,

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根据“节点和点”的位置学习运动路线,从而达到运动准确、功法规范的要求。

为了让学员更好地掌握动作的细节,提高训练效果,可以更详细地规定动作的“点和点”。

比如十二段锦的前后绕肩动作,可以选择摊肩扩胸,两肘后夹到极限位置作为“节点点”;

把肩膀举到最高位置就是“节点”;向前收肩含胸,将肩沉至两肘前部夹至极限位置,为“节点”;恢复到“节点”状态。

用这种方式选取“节点、点”,容易掌握练习的细节,动作到位准确,

更有效地刺激手的阳经、督脉、膀胱经、背俞三个穴位,打开夹脊穴,获得更好的练习效果。

(二)正确把握“分”的动作要领

把握“节点和点”的关键是要注意节点和点上动作的转换要求。如运动路线、方向、力量的变换

,手型、技术、步型、步法、体型、姿势、眼法等的变换要求等。

比如上面列出的“卷扬机”绕肩前后移动的四个“点”是:以肩胛骨为驱动力,尽可能最大化肘部的移动范围,

使整个移动速度均匀、连续、平稳、流畅。再比如上述“用心抓实”动作中的“两臂向内旋转,

两掌向前落,抬肩宽”的“节点点”。

要点是:从这一点开始,在两手掌心向下按压,空气下沉丹田的同时,体验百会穴上提、颈腰椎上提的本体感觉。

可见,只有正确把握“节点”的动作要领,理解功法的内涵,才能正确运用“节点”,进而更好地为健身气功教学服务。

综上所述,在健身气功教学中,“节点点”简单、清晰、易学、准确、规范、高效。

因此,选择好“节点和点”,把握好“节点和点”的划分,在分解教学中灵活运用,

可以提高健身气功的教学和训练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